十一月初七,这是这里所有人都欢呼雀跃的一天,从早晨开门,天就开始纷纷扬扬的飘起白雪,不一会儿的时间,就将头天晚上下满了一地的雪籽遮盖的严严实实。
原本光秃秃的树枝上,支搭着一层层的雪花,自然形成洁白亮丽、晶莹剔透的雪树花。孩子们穿着厚厚的棉袄,兴奋的穿行在雪雾之中奔跑着。大人们也是疯狂的跳跃着、高喊着、相互之间打闹着,完全不亚于孩童的癫狂。
各家把丢在不知哪个拐角的烘火盆又找了出来,给那些住在树林中的北地王家人用。南地王家,家家都跟二丫家一样,支搭了火炕式走烟道,早就不用烘火盆了。
大雪下了一天一夜还在下,二丫就去跟太爷爷说:“太爷爷!这大雪这样下下去,会有雪灾的,要不要去周边庄子看看,那些房屋破旧的人家。
毕竟出了事,人家也会求到我们家来,与其那个时候被迫帮忙,还不如现在主动排除隐患。”
太爷爷笑着缕着胡须,高兴的点头:“好好!要是雪灾反倒好!这雪下得好啊!什么瘟疫、虫灾都不用愁了。哈哈哈,这雪下得好啊!好孩子!
你是好的,凡事想在前头,就是好!就照你说的办,让小虎、你三叔、带着一队人去西边几个村子帮忙把人家房子整整,让大满、大宏带着一对人去北边的几个村庄帮忙去,让想子、来子带着一队人去东边的几个村庄帮忙去。”
二丫应了一声,就回去安排事,他们临走前又交代:“你们尽量说动他们本村子的人帮帮手,早点做完早点回来。否则。雪越下越大,雪地越来越深不好走。”
小虎和几兄弟都应着,高高兴兴的带着人走了。久旱逢甘露,人人皆欢喜,尤其是这被太爷爷大赞特赞的鹅毛大雪,老人说是好的,那就一定是好的。所以。小一辈们都格外的喜欢这天上飘飘洒洒的白雪。
有些人家房子还可以的。就交代他们要注意时常扒屋顶上的积雪,房子破烂的,就借用别人家的树木把几根主房木支撑住。有的人家实在不能住人的,就帮忙找个借住的人家。
原本大家乡里乡亲的就没有什么不能帮的,又加上有王家庄子的人过来,安排人就更简单快速。不到吃饭的时间。他们就都回来了。
太爷爷特地去看看那些住在树林子的北地汉子,看着都还可以。就放心的回去。
北地祖爷爷笑着跟太爷爷说:“叔!我们那边一下雪就很大,处理大雪,我们可比你们有经验多了。”
“那就好!让这些后辈们受苦了!唉!”
“叔!这话可不能说!要不是您收留,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
“哎!不说了不说了!”
大雪断断续续下了十几天。积雪深达三尺多。要不是事先打过招呼,家家都要时常扒屋顶上的积雪,估计家家的老屋、猪棚、鸡棚、牛棚、羊棚、兔子棚都要压塌。就连新建的砖瓦房。二丫也不敢托大,每天晚上都要扒一次雪。
今年的年饭仍然在晒场准备。虽然场地上有雪,出太阳时还会化雪,一地的泥巴,但是大家似乎很喜欢这种大集体的吃饭方式,人人都兴奋的忙碌着。那被套在颈脖上的灾害枷锁终于解开,所有的人都显得格外轻松畅快。
正月初十,去年冬下的余雪还没有化完,今年的春雪又开始下起来。而且是这个地区少有的冻雪!
过了正月,北地的王家人就要回去,到家的时候正好可以赶上播种。太爷爷阻拦道:“你们不要这么急!我们这儿也是刚刚才下了两场雪,是不是旱情就这样停了还不知道呢!
你们那边究竟是什么情况也不知道,你们这样急着回去可不好!最起码要得到确实消息了,你们才能回去。”
北地众人听了太爷爷的话,又都继续住下来。
三月的时候,天像往年一样,下起毛毛细雨,接连几天都是,没有暴雨泛滥,二丫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
上游下来的河水也比去年大了很多,大家放心的忙起了耕种。
二丫他们家河对面的田地,倒是可以从河里放水,种植水稻。但是从黄家买来的田地就不行了,只好再种一季旱粮。但是种植红薯,黄豆都不是最合适的。
这天二丫找到大伯,想跟大伯商量这块地种植什么最好。
“大伯!您可知道玉米?”
大伯摇摇头:“没听说过,什么样子你可知道?”
“穗子像纺棉锤子、杆子像甘蔗、粒子金黄色、比稻子要大几十倍......”
大伯不等二丫说完就长长的“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