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傲世天骄 > 第一八五章 同喜同喜

第一八五章 同喜同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八五章同喜同喜

国庆收假第一天,庆山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迎来了区杰和陈维政两对。

在一块住了快一年,终于想起应该持证上岗,严格的说这应该是一个进步,相比陈维直和罗建梅来说,这个进步不小。用区杰的话说其实他很早之前就想跟阮蕾登记,发现阮蕾和刘懿陈维政这三个庆山人思维中从来就没有登记这么一个概念,一来二去自己也忘记了,有时候甚至还会产生错觉自己已经登记了。

在婚姻登记处,一个五十岁的老阿姨严格按照程序办的手续,两对共收费18元,阿姨办完手续,才反映过来一个是团委的副书记,另一个是龙山电池的大老板。另外一对,刘懿虽然不出名,陈维政却是庆山的大名人。阿姨笑着开始出难题,说:想要结婚证,不难。要跟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合影,这种名人,除了这次,这一辈子也不知道还会不会来这里,想找合影的机会很渺茫。陈维政一听笑了,立即答应了他们的条件。

于是,四人成为了婚姻登记处的大道具,任意拍照,婚姻登记处也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两把玫瑰,给阮蕾和刘懿捧着,还从宣传科找来一个超级发烧摄影爱好者充当摄影师。好在这些人都是人精,知道这样做让陈维政们心烦,因此努力营造环境,笑声不断,赞美不绝,让阮蕾们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将近半个小时的摄影合作愉快。

终于拿到本子,陈维政和区杰去车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喜糖、喜烟和喜饼交给阿姨,让摄影的人们一起同喜同喜。

陈维政和区杰的客气赢得了大家的衷心祝贺,每个人都是不带重复的好话,做这个行业的人们语言相当丰富。

好事,就想听好话,有人说,好话都是虚的,人活着又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听好话。

龙江边临江路面向龙江,风景优美,江风撩人。一年多来,这里成了庆山的小资一条街,开了几家小咖啡店,几家小特色菜店,还有一些油茶店,还有一些功夫茶馆和麻将馆,稀稀拉拉的开了半条街,办好证的四个人,决定来这个小资一条街庆祝庆贺,这一回,连开始有点小反应的阮蕾也没有反对,只是要求不搞太油腻就行。

刘懿说,还是吃油茶吧。

过去,在庆山县,只有深山原居民才打油茶。记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几个外地来的干部,翻山越岭去到大山深处搞四清三分之一,走得又累又饿,正好见到一家人在打油茶,就走了进去。山里人只要有人打茶,你随时都可以去喝,不必客气,这是山里人的规矩。

头一碗,直接把干部给涩翻,苦而咸,里面只有很少的一点炒老玉米,油茶说得好听,以油开头,但是这个茶里根本就没有油,当时太穷,过年杀一头猪炼的油要吃一整年,一般舍不得放油。

主人看到干部的样子是饿了,递过一些烤红薯,让他们用油茶送烤红薯。干部们发现,这样一配合吃,情况就完全不同,红薯甜而面,即使空口吃都很不错,何况还有浓浓的茶汤。二碗茶就不同了,涩味已经在第一碗释放,余下来就是一股香味,是茶叶的香还有老姜的香,还有山里野生老蒜的香,干部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香味,几大口,把第二碗送了下去。两碗油茶加上两个大红薯,饿感没了,接下来的第三碗才是真正品尝的时候,滑、清、咸、微苦,茶汤清醇,清香扑鼻。还没让干部吃够瘾,四道茶过,收拾碗碟。

主人告诉干部,现在没有什么料子送,秋收了,收了糯米,就可以做炒米,那时候,油茶的味道更好吃。

有茶叶,有红薯,能顶饿,能品尝。干部说这样就已经很好吃了!干部问主人油茶的来历,主人不懂,却告诉了干部一个事实,山里无平地,种不出大米,主粮是玉米和红薯,还有少量的黄豆花生、高粱木薯。这些杂粮粗而且卡喉咙,不好吃,好在老祖宗传下来打油茶的手艺,用油茶来送杂粮,是山里人的主要食谱。

在红河,凡是还保留着打油茶风俗的,基本上都是比较偏远的山区。这几年,油茶大肆进军城市,成为城镇居民餐桌上的新宠。油茶不但在药理上可以助消化、醒酒、清肠胃、不腻味。主要原料茶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10多种维生素,还有茶多酚、咖啡碱和脂多糖等近300种成分,具有调节生理功能,发挥多方面的保健和药理作用。

餐馆里的油茶,与几十前老山里的油茶自然不可同曰而语,但是都说明了一点,民以食为天。唯一不同的是当年的简陋和今曰的豪华。

临江的小阁楼,摆着几张小卡座,陈维政们就坐在一张卡座里。

几有人上座,服务员也不打招呼,摆上一个燃气炉,炉上是一个砂锅,砂锅里大半锅打好的油茶,本地人都知道,这是油茶火锅底,用来烫菜,也可以喝,只是更浓更有茶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