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姚爱军为了避免过于惊世骇俗,他用南城姚的笔名在《大众医学》那样的科普性为主的杂志上,陆续以热心读者及科学爱好者等的角度,铺垫了几次自己的观点。以为在与专栏专家的交流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就不会引发什么不必要的猜测。
然而他太不了解一个正经的学术期刊编审团队,是不会去关注《大众医学》那样的大众科普刊物的。在他意图用专业论文引出自己将要用作专利的理论结构时,他被退稿了?
坐在台灯下,姚爱军仔细翻阅了白天收到的回函。《医学研究通讯》创刊于1972年,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具有很高的的学术因子。可以说这是一个根正苗红的学术性刊物。姚爱军自己遴选出这个刊物,就是看中了它的权威和前沿时效。但他忘记了,这样一个期刊,怎么会接受一个论文格式错误,投稿来源不明晰的稿件呢?
要不是因为姚爱军投过去的论文价值的确很高,恐怕他连这封回函都不会收到。
回函里,对方十分诚恳的表达了对来稿价值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关于论文格式的问题以及希望备注好学术通讯的单位信息。这也是一种背书,毕竟不是所有人的猜测都能被叫做XX猜想,牛顿如果不是就职于皇家学会,也不会做到对莱布尼茨造成长达三十年的封杀。
《医学研究通讯》这样一家权威的学术期刊,它必须通过来稿人的单位机构,来判断稿件的真实性。这点姚爱军也明白,但他不能曝光自己的真实情况,曝光了作为一名小六的学生,就更没有可信度了!
他屈起手指,无意识的一下下叩击着桌面,琢磨着要怎样才能顺利的将论文发出去。
最后,他决定将“运动肌群评估工具的临床应用”扩展成一个长篇阐述报告。包含了他提出的“运动肌群评估工具”概念模型、这套评估工具在实际运动训练及训练伤病预防和护理中产生的数据资料、以及在后期护理分析中产生的临床价值。
是的,期刊要求提供学术单位的理由就是要确保论文研究的真实性。没有学术单位帮他背书,他就用无可辩驳的实验数据来论证这套模型概念的价值!
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姚爱军整理出了一个整整十万余字的长篇报告阐述他之前的论文。然后小心翼翼的封好信封,再次投了出去。
几日后,《医学研究通讯》编辑部。
“啊!又是这位“南城姚”的来稿。”一位带着眼睛的中年编辑轻声叫道。
杂志社整理稿件的人员将来稿人的信息写在便签上,用别针或订书钉贴在展开的稿子上,一封封压好,便于编审人员阅读。
一般来稿人都恨不得将自己的信息写的越丰富越好,但姚爱军没的可写。他的稿子上方别着的便签上,只有姚爱军和他的通讯地址。在一大堆的来稿中,显得格外醒目。
中年编辑之所以记住姚爱军的名字,并一眼就发现了他,是因为之前姚爱军的投稿也在他们编审团队内部造成了一场不小的争论。此时他颇有兴致的将姚爱军的稿子拣了出来。
“呵,这稿子分量很足啊!”他先浏览了下论文摘要,又往后翻到实验数据部分仔细看了看,再往前翻论文中提出的模型架构。
近十万字的稿件,在这个还没什么电子档的时代,姚爱军写到手软才写出这么厚厚一沓近两本稿纸的长篇报告。编审看起来自然也不是那么轻松的事儿。
随着中年编辑往下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他被姚爱军的报告深深吸引住了。
“汪老师,大中午了,一起下去吃饭?”编审室的同事们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