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姚爱军收到申请专利的资料前,先收到了来自《医学研究通讯》的一个大邮包。
邮包四四方方用油皮纸包成了一个16开本的模样,却有三十公分高,大小快赶上一摞书的分量了,侥是姚爱军这样的体育生,掂量起来也实在是有些沉。
姚爱军看着这包东西纳闷,也没听说谁家样刊一送就是十几二十本吧!拎到教室打开一看,里边结结实实塞了几十封来信!
“哇哦——这么多信啊!”边上张阳伸过来个脑袋,他知道姚爱军有在课外做些什么,却不懂那些杂志的分量。你身边如果有个同龄人一直做着超人的事情,做着做着,也就麻木了嘛……
“这是你杂志上发文章的回信吗?”张阳随手捡起刚拆开的油皮纸,看见上边的杂志社字样问道。
“是呀。”
“那这些都是你的笔友啦?”张阳万分羡慕的说道,这年头写信交笔友什么的,可是很拉风的事情,其间嘚瑟艳羡之情绝不比十年后交个什么网友奔现之类来的差。
姚爱军闻言翻了个白眼,这就算笔友了?
邮包拆开容易,可这么几十封信想兜回去可不容易了。他先塞了一部分在自己书包里,然后把书包丢在桌肚下,剩下的信都揣进空出来的桌肚里。
随后的几节课上,仗着平时老师对优等生的睁只眼闭只眼,姚爱军坐在教室后排一封封过滤来信。
来打探研究背景的,先放一边去。
来咨询项目进展的,先归为一摞。
对同一个研究方向,不同研究方式进行探讨的,又分成一摞。
就这样,姚爱军把来信一封封过滤,分成了需要回复的、需要保留的和无需理会的三组,其中最后一部分无需理会的比例又格外的多一些。
然后把需要保留和回复的塞进书包里,一下子就轻松了许多。
等到晚上回家,姚爱军有空静下心来了,再一封封拿出来仔细看。这些研究领域的人员,专业性无疑比自己要高很多,自己最大的优势不过是知道未来十多年后的发展方向和产研成果是什么。现在这些前沿研究者们将自己的思路和信息拿出来与姚爱军交流,有些让他恍然大悟,更有一些是他从未了解接触过的。
就这样,一封封信件过滤下来,遇到与自己方向有结合点的地方,他就将信件和所涉及的信息摘出来。一条条整理好。
先将自己能回复的部分用尽量简短的方式回复,毕竟少说少错嘛,还可以包装下高手的感觉。自己不懂但又有联系的地方,就摘出来收录到自己接下来的学习方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