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明》 > 第五章 麋鹿(二)

第五章 麋鹿(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有道理,子孙们自然有子孙们的作为”,曹振在一旁接过话题,打趣道“此间乐,不思辽,武兄,你不会就这么过一辈子吧”。内心深处,他还是为自己这位挚友担心,伴君如伴虎,以你武安国的追求与秉性,呆在京城,不知哪天还会惹怒朱元璋,已经没有兵权在手,朱元璋想除去你轻而易举。所以,他这几天交接完高丽善后事务,就赶着过来,希望能找出一个合适的办法让武安国离开京城。朱二到来之前,二人正说着此事。

对于各人安危,武安国显然比曹振想得乐观。他认为经过了辽东战争,朱元璋见识了坚船利炮的好处,肯定会在军队中大力推广火器,对这些奇技淫巧的了解,没有人比自己更多,对于朝廷有用的人,朱元璋还是会有一定的容忍度。

此外,虽然燕王到辽东后,曾几次写信给他父亲,要求安排武安国到军中任文职,但是,这种要求主要是为武安国的安全考虑。作为一个年少有为的王子,内心深处,他更希望凭借自身的力量。这一点从武安国从朱棣和自己告别时雀跃的目光中就能觉察得到。武安国没有抱怨朱棣,换了自己,也会这样。只要不改变自己在震北军中建立的制度,朱棣的行为不会太离谱。通过这两年自己言传身教,基本上已经改变了朱棣原来暴戾的性格。况且如果周围的人都不是残暴之徒,朱棣未必会像自己所熟知的那样残忍。

“我也不是乐不思蜀,能做事的地方不只是辽东一地”,武安国看了朱二一眼,有些含混的说道。外人面前,他不能和曹振把话说的太明,北平有郭璞,水师有曹振,还有若干从北平到各地发展的学生,商人,每人或多或少的会带上些北平新思维的印记,火种满满地已经在全国扩散,只待合适的萌芽时机。他不认为可能很快地让整个社会朝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这几年,所做的一切都是朝着一个目标的努力探索。无论到哪里,他都不会放弃一个诉求,平等。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听到来自民间关于自身权利的主动要求,而不是靠自己或其他时代领先者去施舍。

经历和朱元璋的一场冲突,武安国成熟了很多。为了不让这个民族流太多的血,他直批逆鳞,做好了玉石俱焚的准备。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朱元璋的权谋之术如此之高,可以一步步把他算计在内,明知是圈套也不得不钻。在婚前,他完全可以不放弃军权,朱元璋也一时不能把奈何得了他。但是,这就打碎了他向朱元璋提出的,每个人都要遵守法律,法律不能因人的特殊而随意更改的原则。朱元璋不合法律的妄杀无辜,在他这里就有了从权的理由。在让朱元璋法外特批允许他继续带兵和遵守既有法律两条道路前,他只能选择后者。而被他所救的文官,除了宋濂、李善长这种绝世智者之外,很少有人感激他。相反,朱元璋巧妙地把拯救众人性命的功劳加到了太子身上。现在,太子朱标获得了仁厚的声望,曹振有了直捣黄龙的战功,唯独自己,不但失去了军权,而且失去了人脉。明天,遵循这个时代的习惯,他还要做一件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亲自去为自己的岳父复仇。为长辈复仇,这个时代的思维里天经地义,朱元璋给了他这个大大的“恩典”,做完此事,他已经站在整个文官集团的对立面上,高处不胜寒。

这场冲突,他赢回了数万条生命,却输掉了整个局势。他不想因自己影响北平、影响辽东的发展。他需要探索一个新的路子,一个新的推动社会变革的方式。在大明朝这张白纸上,他已经画下了一个朦胧的世界,一个冲破黎明的希望,剩下的如画江山,已经不是他和郭璞、曹振几个人所能完成,需要更多的觉醒者,更多的智慧,更多的热血。

“子由,我们能做的,仅仅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只要没有放弃最终的目标,不妨多找几个方式,欲速则不达”。选了几句合适的词,武安国暗示曹振。

“武侯在求道吗,怎么我听着这么糊涂”,朱二先生满脸不解。

“去去去,道可道,非常道”,曹振恨不得把朱二这个不速之客举起来扔出墙外。“你当然不懂,我和武侯交往这么多年,才多少明白一点儿,你小子不在家数钱,来找武侯有什么事,不是又算计武侯什么东西吧”!

朱二听出曹振话中的奚落,装作委屈的说:“岂敢,我这小算盘怎么敢在武侯面前耍,那武大财神可是白叫的!我这次来是受冯子铭所托,带封信过来。他忙着去天津接新船,没入江,直接从海上走了。铁胆书生出面召集北平的商团赞助了他这条船和一笔银子,委托他到海外寻找我大明稀缺之物。《北平新报》出钱委托他寻找禹游海外所到达的那些国家的方位和掌故。他急巴巴给武侯写了一封信,向顶头上司辞了职,就跑掉了。好在大家看他年青,没人追究他失礼”。

冯子铭辞职的事情曹振知道,方明谦曾在他面前大叫可惜。和冯子铭一起辞职的还有独臂将军邵云飞,伤口痊愈后,他认为自己已经无法上阵,不愿在留在水师中尸位素餐,一直闹着离开。这次干脆去和冯子铭搭伙,寻找海中奇珍去了。

“子铭这孩子是可造之材,这一去,说不定真能找到传说中的海上丝绸之路,到时候西方的货物、美酒、马匹说不定能不经过大漠,直接从海上过来”。曹振对冯子铭的未来十分看好。

“说不定还有书籍、读书人也跟着过来,当年秦国就是靠网络了全天下的人才一统六国的,我们大明说不定也可以。武兄,你们北平翻译出的那些算术书,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读后受益匪浅。如果把夷人擅长的我们都学会了,更容易打败他们”。这个茶商世家出身的朱二倒不似一般读书人那样封闭,对西方未知世界的学术表现出很浓厚兴趣。虽然这个兴趣的目的是为了征服,但总是好过视中华文化优于一切的坐井观天者。曹振少年游历四方,所学本来就杂,武安国的杂学更不必说,加上这个“乱读书”的朱二,三人也不缺话题,谈谈说说,直到掌灯十分方散。

洪武十三年秋,高丽平。朱元璋设宴中华门,受百官朝贺。太子奏请大赦天下,元璋许之,将涉嫌胡逆案不深者皆释放出狱,阖家贬往辽东,教燕王选贤能用之。百官称谢,皆感太子仁德。

十一月,论涂节罪,节虽有出首之功,诸臣皆以其为维庸死党,依律弃市,家人发往碎叶为奴。维庸从党证据确凿者各地二百余官或绞或斩,亲属贬往海南。陈宁罪行不彰,但其从政多年唯胡维庸马首是瞻,难脱干系,赦其死罪,发往岭南捕象。

燕王请驸马都尉武安国致辽东辅佐军务,元璋曰:“武卿乃国之栋梁,朕欲留之问策朝夕”,不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