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忘情天书
王大富走到楼下,仔细的观察着问路的三人,一个白衣如雪的俊美青年,一个灰衣素服的中年人,还有一个是绿色薄衫的文秀美女。
俊美青年用清朗的声音像小二询问道:“请问你们这里的镇长宅在什么地方?”
小二一听着三个人是打听镇长的住处,非常热情的给他们指点方向,其间不断的夸赞王大富宽厚仁义,是个大好人,三人听了虽然没有表态,但是脸上却多少出现了些许笑容。
等到小二介绍完,三人转身欲走的时候,王大富看三人神情平静,感觉他们没有恶意,就主动走过去表明自己的身份,他轻呼一声喊住三人,上前施礼道:“本人就是绿柳镇异人镇长大城主,不知三位找我有何贵干?”
三人看他礼数周全,不觉心生好感,齐齐回礼,而后那个灰衣中年人用沉厚声音说道:“我们是三才剑客,我是胡剑登雕梁。”
俊美青年朗声接道:“琴剑温艳阳。”
文秀美女的声音清越中却带有一点沙哑:“笛剑江秀音。”
王大富一听三人就是三才剑客,已经眼睛一亮,待到三人自我介绍完毕,王大富听到笛剑江秀音声音沙哑,心里明白肯定是她当初在风波亭受的内伤还没有完全好,要知道小西西可是连挂了十次,才把朱侠五留下的古怪内力完全消除的。
直到三人身份之后,王大富已经大致猜到他们的来意,不过他依然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问道:“三位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吗?”(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就算你心里明白,但是依然要等对方提出请求后,再帮他解决问题,这样对方对你的感激将远远大于在他开口你就直接帮他解决问题的感激——《为官之道
人性篇》)
这次还是胡剑登雕梁开口:“我们三人想向大城主打听一个人。”
王大富立刻豪爽的开口:“原来如此,没有问题,不过现在已经是中午了,三位想来应该还没有用过午饭吧?这块快活林楼上的雅间十分清净,我想请三位一起共进午餐,还请三位赏脸。”(饭桌永远是中国人最主要的交际场合——《为官之道
交际篇》)
三才剑客互视一眼,觉得对眼前这位异人镇长感观不错,也就没有推辞,随他一起来到快活林二楼萧让坐的雅间,王大富很有礼貌向三人介绍到:“这位就是人称圣手书生的萧让萧先生。”三人一听这个儒雅文人居然是赫赫有名的梁山才子圣手书生萧让,不觉面色一端,三人齐身施了一礼,待到几人坐定,小二很快的就送上酒菜,几人也没有多做客套,纷纷举箸,席间几人谈笑风声,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
吃完午饭,萧让先行告退,去安排早上定下的发展规划,王大富则继续陪着三才剑客闲聊,这时胡剑登雕梁再次说起他们的来意:“请问镇长大人,你们镇上是不是居住着有一位风神聂风传人?”
早在三人刚来的时候,王大富就已经猜到他们是来寻找小西西的,当下也不隐瞒,直接承认道:“是啊,风神聂风的唯一传人小西西就定居在本镇,不知三位找他有什么事情。”(适当的装糊涂会有意想不到的妙用——《为官之道
技巧篇》)
果然登雕听说小西西确实定居于此,立刻说道:“当日风波亭之役,幸亏这位聂风神传人仗义出手,才使我们师兄妹三人逃过杀身大祸,我们今日前来,是想向他当面道谢。”
王大富一听,为难得说:“三位有所不知,小西西乃是玩家,即是异人,前次在风波亭之役受伤极重,其的等级连续掉落了三十级,其夫人凼凼当时为了救岳云公子,强使还不掌握的技能,也同样掉落了三十级,由于异人的修炼意境与你们不同,他们的本身修为暴跌八成有余,所以他们夫妻,在风波亭之役后不久就双双外出,重新修炼,尔后就音讯全无,我多次试图和他们联系,都没有成功,不知道他们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如果可以让对方感到内疚,那么他的回报就会更加丰厚——《为官之道
人性篇》)
三才剑客闻言,果然面色大变,琴剑温艳阳内疚的说道:“没想到为了救我们三人,居然让小西西公子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
王大富只是轻叹了一声:“这次都怨我,我不应该硬是请他们夫妻去参加风波亭任务的,如果不是我。。。”。(适当的沉默远比一直喋喋不休要好——《为官之道
技巧篇》)
三才剑客沉默了一会,最后还是笛剑江秀音说话了:“我们三人此次前来,本来打算当面向风神传人小西西公子道谢,顺便把我们所会的忘情天书传授给他,可是小西西公子现在不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文秀美女顿了一下,看着自己的两位师兄说:“这位异人村长为人豪迈,行事得体,这次小西西公子会去参加风波亭之役也是出于他的请求,我们不如把忘情天书传授给他,然后让他代为传授给小西西夫妇,登师兄,温师兄,你们意下如何呢?”登雕梁,温艳阳两人又怎么会拒绝小师妹意见,两人都表示完全同意。
此时反倒是王大富说话了:“这如何使得?风波亭之役,在下限于领地领主身份并未前去,如果三位传我忘情天书,在下岂不是无功受禄?不可不可。”摆摆继续说道:“刚才听到江小姐声音沙哑,想来是内伤未愈,我这绿柳镇虽小,却住着一位宗师级医师甄先生,我看三位不如暂时在此休息几日,让甄先生看看能不能治好江小姐的内伤,顺便也可以等等小西西夫妻,你们看呢?”(有些时候,有些事情,一定要在对方开口前就自己提出来,这样对方对你的好感将直线上升!——《为官之道
人性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