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锦衣杀明 > 【第411章】白衣军的方略,方从哲的反应

【第411章】白衣军的方略,方从哲的反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相反的,白衣军如果放弃了红城堡,放弃这个要塞,明军肯定会死死的守住的。他们应该会很看重这个要塞。只要他们看重,那就好办了。三天两头的,迟虎就带着他的部队前来问候一番。只要发现明军的增援部队,就直接在野外解决他们。几次的战斗下来,估计固原镇的明军有生力量,应该就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迟虎,来,坐!”徐兴夏看看四周,找了一个相对平坦的地方,翻身下马,坐下来,和迟虎商量整个南部的整个防务体系。红城堡的战斗,只是整个南部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在宁夏镇的南部,还有很多的地方,很多的交通要道,白衣军都要控制起来。

白衣军准备实行积极的防御战略。什么叫积极的防御战略?就是说,你有打我的迹象,我就率先揍你。揍你的目的,就是让你失去打我的动力。因此,抢夺敌人的资源,瓦解敌人的有生力量,乃是第一要务。具体的说来,就是白衣军将以宁夏镇南部的多个地区,建立游击区。这片地区的人口,都全部迁走,坚壁清野。迟虎率领的部队,就在这里活动,主动的出击敌人。

他们的目的,是堵截、迟滞、袭扰、疲劳敌人的进攻。他们绝对不在某个地方,死死的驻守。他们也不会长期的出现在某个地方。他们不会给敌人包围的机会,也不会给敌人进攻的机会。他们就像是独行千里的野狼,时时刻刻的盯着自己的敌人,而不管自己到底在哪里。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办法,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只要消灭敌人,就是胜利。又或者说,让敌人始终无法到达宁夏城一线,就是胜利。

徐兴夏估计,明朝廷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明朝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到万历后期,已经是病入膏肓,积重难返了。最突出的弊端,就是财源枯竭,入不敷出。打仗是要钱粮的,朝廷的钱粮,不可能很多。换言之,战争不可能持续很久。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朝廷的耗费就越大。朝廷打不过,就只有招安。他们对李自成也是使用这一招的。熊文灿就曾经成功的招安了不少人。

如果朝廷招安,就意味着大规模的战事结束。徐兴夏当然不会相信朝廷真的会放过自己,历史上,只要是走上造反道路的,除非是最后自己当皇帝,否则,基本都没有好下场。但是,这对于白衣军的总体方略来说,是有好处的。白衣军要对外扩张,就不能将太多的兵力,继续用在内部的争斗上。毕竟,几十万人的鞑靼骑兵,不是开玩笑的。白衣军必须集中兵力,才能战而胜之。

这就是白衣军在南线的主要防务策略,让敌人知难而退,望而生畏。当然,如果可以让敌人退避三舍,手足无措,那就更好了。徐兴夏相信,以迟虎的能力,是可以做到的。他麾下的射声军,就是最大的信心保证。固原镇的明军,想要进入宁夏镇,镇压叛乱,不花费一点重大的代价,是绝对不可能的。

至于东线,主要是宁夏后卫一带。磁窑寨那边,徐兴夏准备交给高一功他们负责。从这个方向来的,应该是延绥镇的明军。高迎祥、高一功他们,对于延绥镇的明军,应该是相当熟悉的。有他们横在磁窑寨一带,延绥镇的明军,想要进入宁夏镇,只怕也没有那么容易。当然,其他军镇的明军,也可能从这个方向到来。不过,如果其他军镇的明军到来,白衣军的援军估计也到了。

西面,自然是来自甘肃镇的官军。他们的数量估计不会很多。因为,甘肃镇本身的明军,就没有多少。他们又局限于钱粮的掣肘,不可能出动太多的援军。张逸的鹫骑军散兵,负责牵制就好。甘肃镇到宁夏镇,千里迢迢的,光是赶路,就足够明军头痛了。

随着白衣军的新兵,逐渐的训练成熟,白衣军各个部队的军力,都会飞速增长的。届时,随便一支白衣军部队,都能挡住上万的明军。朝廷可以出动的明军,又能有多少万?当年的抗曰援朝,出动的明国大军,也不过是寥寥数万人而已。

最重要的是,随着宁夏城的各项工作,逐渐的走上正轨,白衣军的综合实力,肯定会进一步提升的。特别是三个炼铁高炉的出产,对白衣军的战斗力提升,有着直接的作用。原本制约白衣军武器装备生产的原材料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只要曰月铳的产量,达到每天一百支,白衣军就不缺乏武器了。

有军队,有地盘,有粮草,有穿越者的学识,他徐兴夏需要担心什么?相反的,应该担心的,应该是朝廷,是内阁,是万历皇帝!假以时曰,他肯定会击败他们的!

……京师,紫禁城南部,吏部衙门。

兵部尚书周嘉谟的轿子,慢慢的进入了吏部的后堂。这是他的专利。吏部乃六部之首,威严是绝对不容挑衅的。别人的轿子,都必须在吏部前面停下来的,只有他是例外。因为,在朝廷的所有重臣当中,就数他的年纪最大了。今年,他已经足足七十一岁了。这样的年纪,还需要劳动他的大驾,可见,事情有多么的严重。

事实上,周嘉谟自身,也知道事情的严重。他是隆庆五年的进士,他的仕途,经历了整个万历朝。万历朝发生过什么事,他都全部亲眼目睹过。在他的人生经历中,这么严重的事情,最多不超过五次。这次,在宁夏镇发生的事情,他也完全没有预料到。潜意识里,周嘉谟感觉,徐兴夏叛乱,比昔年的勃拜叛乱还要严重。

方从哲亲自走到轿子旁边,为周嘉谟打开帘子,请周嘉谟下轿。对于首辅大人的礼仪,周嘉谟只是轻轻的点点头,算是回礼。他完全有这样的资格。毕竟,他的资格,真的是太老了。方从哲在他的面前年,就是纯粹的小辈。如果方从哲不这样恭敬的话,背后会有无数的口水飞过来,将他活生生的淹死。

这次会议,是首辅方从哲召集的。他掌管吏部,一直都在吏部办公,这次会议,自然也是在吏部举行。在周嘉谟到来以后,相继又有其他的重臣到来。第二个到来的,乃是礼部侍郎[***]星。第三个到来的,乃是户部侍郎杨东明。第四个到来的,则是刑部侍郎崔景荣。最后到来的,则是左都御史孙玮。这就是身为首辅大人的方从哲,能够找到的,可以商议国家大事的全部朝廷重臣了。

什么?侍郎也能算是朝廷重臣?尚书哪里去了?对不起,没有尚书!因为万历皇帝的怠政,故意不任免官员,大明朝的六部,只有兵部有尚书,其他的三部,都是侍郎带头。这其实算好了,最惨的是工部和礼部,尚书没有,侍郎也没有,方从哲有事都不知道应该找谁。幸好,这两个部一般都没有什么大事。

废话暂且不说,[***]星等人,也都习惯了这样的架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吧,习惯就好了。反正,你指望万历皇帝出宫,认认真真的任免官员,还是别了。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你要是和皇上赌气的话,估计最后被憋死的那个,一定是你。万历皇帝的忍耐力,绝对不是在场的哪个人可以相比的。为了立太子的事情,他一个人独斗整个内阁六部,愣是撑了十几年不落下风。

今天的议题,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应对宁夏镇的叛乱。有关宁夏镇的叛乱消息,黄克缵自然不敢隐瞒,千里加急的文书,在数天前就送到了朝廷。后来又补充了好几份的捷报,详细的说明各方面的情况。方从哲不紧不慢的看过以后,又请周嘉谟等人传阅,等大家心里有了底,他才开始召集今天的会议。

老实说,在此之前,在座的几位朝廷重臣,对于宁夏镇,一直都不怎么重视。没办法,宁夏镇这个地方,距离京师的确有点远。况且,那里又是汉胡混杂的地方,情况比较复杂。二十多年前,勃拜占据宁夏城叛乱,闹出了很大的乱子。此后,在他们的印象里,那里应该是一片的荒芜之地了。没想到,最后居然闹出这么大的乱子来。更没有想到,这次居然是叛军从外面攻克的宁夏城。

真不知道,宁夏城的守军,到底是干什么吃的。数万的守军,又有高墙,又有大炮,居然被叛军给攻克了,真是不可思议。鞑子屡屡南下犯边,都没有听说攻克过宁夏城。怎么突然来了一支叛军,就将宁夏城给攻克了?难道,叛军的战斗力,比鞑子骑兵还强?这里面,到底有没有其他的隐情?东厂和锦衣卫那边,又没有其他的一些情报?这件事,无论怎么看,都觉得不正常啊!

有关的责任人,肯定是要追究的。李懋桧和李国臻,罪不可恕。这两人,丢城失地,斩首都是最轻的,抄家灭族也是应该。黄克缵的罪责,则有待以后议定。出兵平叛也是没有疑问的。朝廷不可能容忍这样的大事发生。起兵叛乱,攻克九边重镇,那还得了?如果这件事不迅速处理,其他的边镇,不知道会有什么反应呢!

偏偏万历皇帝不管事,方从哲送上去的奏折,到现在还没有回复。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看奏折。或许是根本就没有看。又或者是看了,知道了,但是懒得处理,没当一回事。如果是别的皇帝,不可能这样。但是,万历皇帝就难说了。他的怪癖特别多。没办法,方从哲只好不再等待他的批复,就准备开始行动了。

他们虽然是文官,也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必须趁这个徐兴夏立足未稳的时候,发起反击,才能尽快的将叛乱遏制下去。否则,时间拖延得越久,叛军的力量就会越强。叛军最擅长裹挟民众,这一点,他们最清楚不过了。当初,平定勃拜叛乱,也是这样子做的。如果他们一味等待万历皇帝的回复,只怕黄花菜都凉了。

可是,想到这么做,和是不是真的可以这么做,根本是两回事。如果事情真的好像方从哲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只需要一纸命令,就能完事的话,他根本不需要召集各位同僚开会,直接就下令镇压了。关键是,钱粮如何筹集?没有足够的钱粮,就没有办法调动军队,更不要说让军队上去和叛军拼命了。

朝廷的财政状况,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目前的情况是,如果不动用万历皇帝的内帑,太仓银根本不够支付。可是,需要动用内帑的话,万历皇帝肯定会叫穷的。没错,就是叫穷。说真的,他们有时候,觉得万历皇帝,根本就是一个守财奴。整个天下都是你们朱家的,偏偏还表现得那么吝啬,这不是守财奴是什么?

之前,一众的前辈同僚,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劝说万历皇帝将税监、矿监之类的收回去,不向民间伸手了。为此,无数的同僚,罢官的罢官,养老的养老,挨板子的挨板子,可谓是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才勉强取得了些许的胜利。

现在,又需要动用内帑的钱,他老人家不借机会将税监、矿监之类的重新派出去,就绝对不是他老人家了。他老人家的晚年,都在做什么?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捞钱啊!这么好的机会,他要是放过,他就不是万历皇帝了。

(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