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此行的目的达到了。走好了第一步,按理说就该互相掏心掏肺,联手对敌了。
然而,袁盎并没如此直接。套上了近乎,并不见得人家就会陪着你趟这滩浑水。朋友还是敌人,往往只是一线之隔,稍有不慎将满盘皆输,更何况自己的对手是皇帝极其信任的晁错。因此,袁盎把心里最想说的话咽了下去,陪着申屠嘉扯了半天闲话后,拍拍屁股回家了。
在这段时间里,袁盎还是比较安生的。进宫拜会一次皇帝后,剩下的主要精力用在了两件事上:一件是四处串门,捎带打探一些对晁错不利的信息;二是在家睡觉,闭眼揣摩申屠嘉的为人以及下一步的举措。
十几天后,罢朝归来,申屠嘉拉他回家饮酒。
此时,二人已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酒过三巡,袁盎似是无意地提起了吴王刘濞,提到了刘濞自然而然就提到了“削藩”。
申屠嘉一听这两个字,顿时火冒三丈,他反对“削藩”。当然,他也并非害怕打仗,而是讨厌提出“削藩”的那个人。因为就在两天前,自己拿出的一个决议被晁错改的体无完肤,发了两句牢骚,却被皇帝含沙射影地教训了一番。这口恶气,申屠嘉是很难咽下去的。借着酒劲,他骂了一句:“佞人乱政,不诛之天下难安。”
够了。有了这句话,袁盎心里踏实了。这些天来,他就怕申屠嘉不出手帮忙,现在看来,申屠老头大有撩胳膊亲自上阵的意思。
袁盎回头看了看周围,申屠嘉意会,连忙屏退左右。
袁盎开口了,“此乃匡扶社稷之举,但此人……”
申屠嘉把酒爵重重地撴在案上,打断了他的话,脸上扫过一丝寒霜,弯着脖子表情复杂地看着袁盎,“将军何意?我闻将军与此人不睦,此言为虚?”
袁盎现在终于明白,为何那天骂了申屠嘉反而成为朋友的缘由了。袁盎在试探人家,原来人家也在揣摩他。都说申屠嘉无谋,明明也是个老奸巨猾的家伙。
袁盎大笑而起,突然拧着脸说道,“我欲诛此人久矣。”顿了一下,跪地抱拳,“若丞相不弃,袁盎愿誓死效命。但其深得皇帝信任,欲诛此人需从长计议,望丞相三思。”
申屠嘉点了点头,“那就从长计议吧。”
申屠嘉和袁盎终于为了共同的敌人走到了一起。有了盟友,按理说是一件好事。然而,就事件的最终结果来看,这还真算不上是件好事。
况且,人这一辈子在很多事情上是说不清楚的,总而言之是不要随便改变自己的风格。若过往是胡来蛮干,那千万别花心思拐弯抹角,因为就算事情没干成,最起码心情很舒畅。可一旦改变了风格,事情办成了挺好,若办不成会把自己憋屈死。
申屠嘉的这一犹豫,就改变了自己的风格习惯。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