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其实很简单,地方政府也就那么几个职务,读书人在当时虽然不算多,但比起公务员岗位来说,还是人满为患的。如此一来就难免会产生竞争,只要有竞争就会有暗箱操作,就会和行贿受贿联系到一起。
起初,混进公务员队伍需要送礼。后来送礼的人多了,就在礼金大小上做文章。再后来,为了便于操作,干脆对各个岗位明码标价,卖官鬻爵的事情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发生了。
朝廷虽然没对这些岗位设置门槛,可门槛还是自动自发地产生了。这个门槛,恰恰是很多人难以逾越的。
这条路,邓通走的通,因为他爹很有钱,帮他混进当地公务员队伍,并不是个难事。
然而,邓通不愿意走这条路。因为这条路有个弊端——很难出头。绝大部分人,虽然花了钱,但真要想混个名堂,还是很困难的。
这些人说到底也只是地方政府的办事员,却并不能算是个“官”,绝大部分人就背着那个“吏”的名号进了棺材,想熬出头,基本很难。因为,朝廷根本就没听过他的名字,既然如此就不可能给他“委任状”,既然没有“委任状”,那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官”。
就这样,绝大部分人,读了十几年书,还花了一大些钱,却打了一辈子杂,临死可能连本钱都没收回来。
这明显是一个赔钱的买卖,邓通虽然无所谓,精明的邓贤肯定不愿意干。
前边两条路,一个邓通走不通,一个邓贤不愿意。
不过没关系,为体现人文关怀,朝廷还很有针对性地对一些特殊人群设置了一条当官的捷径。
这第三条仕途之路是这样规定的:家有中等财产者(财产十万钱以上,汉景帝改为四万),自备车马服装生活费,可以到京师做郎官,等候朝廷使用。
虽然朝廷把这条制度说的冠冕堂皇,事实上还有隐性规定在里边的。这个隐性规定就是拿钱。
只要你愿意出高价,朝廷不惜给你个“郎官”的名号,虽然不是实差,但毕竟比“吏”那个称呼好听多了。更重要的是,人已跑到了京城,离皇帝很近。纵然见不到皇帝,一些朝廷大员还是能够见到的,既然如此,机会自然要多一些。
汉朝后期,卖官鬻爵的现象及其严重,有很多不着调的家伙混进了核心部门甚至成了地方大员,虽然令人哭笑不得,但起因还在这条规定上。说白了,卖官鬻爵这件事,从汉朝建国初期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在当时还没做的那么过火罢了。
邓通是个富二代,他很幸运地能够走这第三条路。
最终,邓贤咬着牙狠下心,花了个大价钱,给儿子买了个“郎官”的名号。然后,挥泪送别,打发邓通前往长安,好光宗耀祖、彰显门楣。
不得不承认,邓贤的这次投资是成功的,因为他的好儿子还真不负所望,不仅收回了成本,还发了大财。只不过,邓通发财的方式,是他老爹始料不及的。
高速首发两汉往事最新章节,本章节是第十五章 怀柔天下—第十八节 天才陨落(二地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