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香江教父 > 第166章 《人肉》拷问谁?(上)

第166章 《人肉》拷问谁?(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曾叔追问了一句,如果与东宝谈判破裂,上井的佣金还给不给?

“照给,我那就是句气话,哪能当真啊。”

三人把公司的情况对了下,曾叔和王京就告辞了,孙子明吃完饭也开始看影评。做导演的,影评人的看法很重要,通过他们的评论,可以看到电影的优点和不足。

《《人肉》在拷问谁’?》

不会吧?我就拍了部电影,用得这样上纲上线吗?

孙子明看了看报头,这是《大公报》的影评。难怪了,这种左派报纸,从来就是站在道德至高点说话,站着说话当然不会腰疼。

‘《人肉》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影片,其中对香港的惨痛过往、社会黑暗面的揭露,可谓是入木三分。……更让本人深有感触的是,洋大人指挥警察,最终让案件水落石出的那一幕。推敲导演的本意,窃以为是影射香港殖民统治的黑暗。

大英帝国口口声声说民主、平等、自由,然而港英政府的英籍官员,薪资待遇数倍于本土。

大英帝国虽然不收取香港的税收,然而汇丰、怡和(包括置地)、太古、嘉道理……这一串的英资企业,长期插足香港经济,与港英政府关系密切,对港英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影响力。它们依仗港府的支持,控制着香港的经济命脉。

如英资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拥有发行港币的特权;英国大东电报局通过它附属的香港大东电报和香港电话公司,独占了香港对外通讯和全市电话、电讯服务;英资的地产公司拥有香港大批地产物业等。这正如民间所说的:“实际统治香港的是马会、怡和、汇丰和港督府。”英国的殖民统治,使整个香港社会充满着殖民主义的色彩。

……’

文章洋洋洒洒数千言,道尽了华资与英资企业的不公平竞争,将港英政府放在了火上烤。

再翻了翻其它主流报纸《明报》《星岛日报》,基本上与《大公报》一个腔调,都在控诉英资企业的垄断特权。

哎,当初在柏林为了拿奖,不惜揭露出香港曾经惨无人道的一面,如今后遗症爆发了。可这至于吗?连中立的报纸都这么说,是不是还有自己不知道的原因在里面?

孙子明翻了翻,嘉明这助理当得还是不合格。这事透着诡异,居然也把社会版的给扔掉了,只留下影评。

“嘉明,还有吗?”

嘉明翻了下,又从文件夹下面拿出几张,这是右派报纸的。

“哦,在这。”

《法治下繁荣》?

孙子明拿起《华侨日报》一看,吓了一跳,居然一整版的评述。

文章从上海公共租界谈起,一桩桩一件件,摆事实讲道理。看得孙子明都有点眼晕,这些言论如果放在内地,绝对是一个汉奸的铁帽子!

仔细地读了一遍,孙子明有点百味杂陈。

这些事是真的,比如上海江南造船厂一战时帮美国造过四艘万吨轮。新中国是六十年代末期造出第一艘万吨轮船,还首航时就沉没了。(当时,船上装载的是出口到日本的1万3000吨大米,而国内已经陷入全面饥荒。)

客观地说,上海公共租界确实是没有政府的,工部局不过是个自治机构,是由纳税人组成的。后来,国民政府收回租界,因为贪污**,大量制造业从上海迁至香港。至于战乱一说,那是遮人耳目的说法,内战刚开始时,谁看好伟人他们?

有了那些南迁企业作底子,香港即使没有与内地的走私、转口贸易,其纺织、制衣、玩具、电子等轻工业,也能撑起整个香港的经济起飞。文章把去年香港出口数字一一列举,再对比内地的数字。

最令人诟病的法外治权,并不是列强逼的,而是清政府塞到人家手上的。而且,就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法外治权在很大程度上,还更好地保护了租界内平民的正当权利。

放下报纸,孙子明叹了口气,虽然《华侨日报》、《苹果日报》有为英资财团开脱之嫌,但却让他的看法偏向了右派报纸。

事实就放在那,去年香港制衣业出口614亿港币,玩具出口479亿港币。客观地说,与内地的走私、转口贸易只是肥了象霍爷他们那样的红顶子商人,跟普通市民有多大关系?香港的今天,是市民做衣服、玩具、塑料制品,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走私、转口贸易,反而推高了地价、薪水打击了制造业,让香港经济开始畸形发展。

‘咚咚’嘉明敲门进来了,低声道:“罗辉打电话来,想给你做个关于双方论战的专访。”

添乱!这种事,自己躲不躲不及,还往前面凑?

明摆着,这可能是华资翅膀硬了,想跟英资掰掰手腕子,内地也不甘寂寞凑凑热闹,自己一个小萝卜头卷进去干什么?就是不知道,什么事是导火索?自己的电影还不至于有这么大影响力,最多给了双方一个打笔墨官司的借口。

孙子明见嘉明欲言又止的,不禁问道:“还有事?”

“没事。”

嘉明把到嘴边的劝说又咽了回去,把看好的报纸收拾掉,换上积压了十几天的文件和报表。把积压下来的文件和报表给签了,孙子明也起身去后期制作部,也不知《赌神》制作完了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