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莲舞倾城,妃你莫属 > 第170章 斗智契丹使臣

第170章 斗智契丹使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170章 斗智契丹使臣

2017-03-09 作者: 风起云飞扬

第170章 斗智契丹使臣

‘歌行体’的,特点是,格式和,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亦不甚,讲究平仄,每句字数,以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每首句数,亦不限于八句。晋代陶渊明的,《饮酒》就是,‘歌行体’诗歌,诗仙李白,一生没写,几首‘格律诗’,写得最多的,也是‘歌行体’,如《行路难》。中唐诗人,李贺写的,《雁门太守行》,应是‘歌行体七言古诗’,不能因为它,共写了八句,每句七个字,就认为它,是一首七律。其题名,‘雁门太守行’,即是乐府旧题,全诗不讲究对仗,中间有,换韵现象。故而,诵读《雁门太守行》,这首‘歌行体七言古诗’,令吾倍感,莫名其妙。

其次,《雁门太守行》,诗句怪异,晦涩难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样的描写,实则违背了,天地自然。不是‘黑云压城’吗,怎么又,‘甲光向日’了,到底是阴天,还是晴天?夸诞亦不可,罔顾天地,自然啊!‘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塞上在哪儿?怎么一下子,又到了易水?兵从何而来,又到哪里去?总是令吾,糊里糊涂,无法探究明白。仗打了没有,诗人没有明说,却只说,‘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吾向契丹圣贤,请教了,这个问题,圣贤亦无法,解释清楚,却是告知吾,一个关于,‘意象美’的,吾听不懂的道理。圣贤说,在前唐,李贺是一位,极其独特的诗人,时称‘鬼才’、‘诗鬼’。《雁门太守行》,于熔铸词采,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描绘的,是一种,‘意象美’。无可奈何,圣贤不解释,吾不明白,愈解释,吾愈不明白。

再者,《雁门太守行》,寓意当真是,歌颂平定,叛乱的,英雄吗?关于《雁门太守行》的寓意,前人相传,它是一首,咏史之作,生动的,记述了,平定藩镇,叛乱的,一次战役。据唐史记载,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李光颜身先士卒,突出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狼狈逃窜。《雁门太守行》,应该是,对此次,平定叛乱,所作的描述。但是,果真如此吗?吾详查唐史,却发现:《雁门太守行》,作于元和二年,当时李贺,只有十七岁。这时距离,‘平定藩镇叛乱’,尚有两年的时光,李贺如何能够,提前写下,这样一首,‘平定藩镇叛乱’的,诗歌呢?真真是,令吾感到,莫名纳罕。”

桑维翰接二,连三的,提出了,好几个,十分刁钻,古怪的问题,直问得,麟德殿内,诸位大唐的,文武百官,个个面红耳赤,困窘难堪,开不得口。

“如此看来,中原汉地,并没有人,真的懂诗。‘大唐多智者’之说,看来也,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倒曾令吾,信以为真了。”

看着四周的,文武大臣,一个个,哑口无言,契丹使臣桑维翰,甚为得意,冷言冷语,嘲笑讥讽。

与其说,他是在,请教探讨,诗词歌赋;不如说,他是借由,谈诗论词,令泱泱大唐,颜面扫地。

听闻桑维翰,如此羞辱大唐,皇上李从珂,耳后如烧,神色颇为,凝重不悦。

除却契丹使臣,含笑轻蔑之色,宴席间,一时寂寂无声,麟德殿中的气氛,分为尴尬沉闷。

“不意使臣,不仅汉语,说得流畅,对于诗书,风雅之事,竟亦如此,谙通精妙,真叫本宫赞服!”

这个时候,皇贵妃刘莲溪,忽而檀口轻启,婉然笑言,称颂几句。

她悠悠离座,站起袅娜的身形,缓缓轻移莲步,娉婷行至,桑维翰的面前,微微颌首,浅笑温怡,“中原汉学,博大精深,若想参透,其中真髓奥妙,又岂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既然,使臣深谙,汉地文化,本宫正好有,两首诗词,想与使臣,切磋切磋,还望使臣,不吝赐教。”

桑维翰来了兴致,抬手在胸前,合握抱拳一拱,算是行礼,洋洋自得道:“皇贵妃娘娘,过赞了,不知是,哪两首诗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