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重生之鹧鹄天 > 第108章 金文篆体

第108章 金文篆体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羊祜慢慢说道“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此种金文至周代而鼎盛,绪延至秦汉。但商代器物和铭文皆少,秦汉以已至末流,所以应算周代为主流。”

羊祜眉眼一挑,继续说道“初时只有寥寥数字,及至周初,已达千二百余字。商末铸有金文之青铜器日多,然所述仍简,多为铸者或其先祖之名讳。至商亡时,方有文章出现,然其时最长之文,仍仅有四十余字。这便是殷金文,或许是那时候的文字并不多,再加上在青铜器上撰写比较复杂和繁琐,故而文字不多吧?”

“这也有可能,毕竟甲骨文和殷金文实则是少见,那么西周金文呢?”贾褒笑起来,看似在考羊祜,实在再给司马攸使着眼色。可惜司马攸对于金文也是知之甚少,只能由着羊祜卖弄文学。

“及至周代商起,金文渐兴,天子之事,如昭王南巡,穆王西狩等,多有记述。”羊祜又说道“金文的结体从总体上看比甲骨文要方正整齐,笔画的分布也更注意均衡匀称,但与小篆相比,却没有那种严密规整,不可越雷池一步的法度,在较大的程度上还允许长短参差、正斜杂出、疏密不等、大小不一等作法,也就是说周代金文的结体既有一定的规范,又有很多的自由。”

“西周金文是大篆书体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书写点画改变了殷代甲骨文和金文细硬瘦长的线条形态,变得屈曲圆转,粗细均匀,具有适度的装饰性。萦绕回叠,屈曲转引极有法度,表现了西周先民圆融内敛、浑穆沉潜的理性品格,一变甲骨书系的线条特点,带来了书写风格的转变,开启了篆书的风尚。”羊祜笑道。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当然大篆,也称籀(zhòu)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室王太史籀作大篆。”羊祜摇头晃脑的继续说道。

“而这籀文是古代秦国使用的文字,也是小篆的前身,由于在春秋时秦人作的《史籀篇》中收藏有223个字,因此叫籀文,据说籀的意思是诵读。故而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羊祜笑起来“只是,贾家大姑娘,你可知道什么叫做小篆?”

贾褒笑起来“小篆么?自然是知道的。”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其疆域广而国事多,文书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杂,不便应用;加之,原有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书不同文,写法各异,亦亟待统一,又加上要推行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乃命臣工创新体文字。于是,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就大篆省改、简化而成。小篆又名玉筋篆,取其具有笔致遒健之意而名之。”贾褒戏言道“若是我说,这小篆该是叫做李斯文才应景。”

“李斯文?哈哈……亏你想的出来。”羊祜突然笑起来,让贾褒心中一跳。今个儿这个羊祜到底怎么了?竟然从瞧不起自己到跟自己开起玩笑来,真是令人不解。

“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秦王嬴姓赵氏阿政的要求所致。为什么不叫嬴政文或是赵政文或是阿政文?”羊祜又问道。

“小篆一直在中原华夏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至今魏朝时期,这篆书已然成为了印章,再也无大小篆之分了。”贾褒笑道“如此还分什么嬴政文?”

“《泰山刻石》其特点是笔画圆润,挺遒流畅,笔笔如铁线;结体端庄严谨;字形稍长,造型健美;分行布白体势工整,为小篆之代表。我这人素来是极爱小篆的,只是你又可知这梅花小篆?”贾褒不肯吃亏,反而问起羊祜来。

“你倒是半点亏也不吃,我不过问你一句,你又回我一句。这梅花篆字是指在篆字的基础上,将梅花镶嵌字内,使之天然成为一体,远看像篆字飞舞,近看似梅花盛开,篆体本来就很难令人读懂,加上梅花的点缀,便显得更为生涩难懂,更增加了它蒙胧神秘感。”羊祜笑道。

“古人有爱梅、赏字的习惯,并赋予了梅花篆字遒劲、淡雅的文化内涵。它以远看为花,近看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融为一体,字体刚劲有力为特点。这梅花小篆素来是女子所喜爱的,不是?”羊祜看向贾褒“不如你且写上一段?”

贾褒打量着羊祜,竟然说着说着又回到自己这边来了,让自己写梅花小篆。若是自己信口一说,这梅花小篆便是不会,岂不是被人笑了去?当真是设下套让自己钻呢?还是话赶话到了这份上?

贾褒轻轻一笑“让我写梅花小篆也好,那你可知道琴有五不弹,印有九不刻,其揆一也。篆不配不刻,器不利不刻,兴不到不刻,力不余不刻,与俗子不刻,不是识者不刻,强之以势不刻,求之不专不刻,取意不佳不刻?我一无刻刀二无玉石,如何刻得?”

“你这是要问我印章篆体了?那我且说给你听。”羊祜笑起来。

“哦?你倒是说说。”贾褒笑起来,而众人更是兴致勃勃的听着。

“印文者何?信也。信从爪何?手持信也。从节何?节表信也。因有阴阳,阳文文贵清轻,阴文文贵重浊。重非重滞,浊非淤浊。方平正直,无纤无巧,无悬无剩,转运活而布置密乃为上乘。清轻像天,重浊像地,各从其类也。”羊祜摇头晃脑的继续说道。

“昔人论篆有云: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方不变谓之斗,圆不变谓之环,可谓善状,又若为刀法发者。凡篆之害三:闻见不博学无渊源,一害也;偏旁点画凑合成字,二害也;经营位置疏密不均,三害也。”羊祜笑道“如今我特地让你来刻给我,而你又精通梅花篆体,自然是三害皆无,可方可圆,可圈可点了。”

“你倒是抬举我。”贾褒笑起来,但是仍旧不肯写。

“刀之害六:心手相关(乖),有形无意,一害也;转运紧苦,天趣不流,二害也;因便就简,颠倒苟完,三害也;锋力全无,专求工致,四害也;意骨虽具,终未脱俗,五害也;或作或辍,成自两截,六害也。”羊祜顿了顿“传闻梅花篆体可双手写字,信你定然不会有刀之六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