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到了这个时代没多久就发现,相当多的宋代文人,其实和后世的儒生还是有区别的。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能够被称之为“有骨气的知识分子”,有文化,还有血性,这从他周围的人中就能看出。
严格来讲,苏刘义、杜浒、邹洬、张唐、林琦等人都算的上是知识分子,而且如果以时代的平均文化程度来衡量,他们完全可以被评为这个时代的中级以上知识分子。更难得的是,他们实际上还并不排斥“武”,慷慨豪侠多得去了。
可在后代,你一讲到文人,别人脑海里基本上就是一幅弱不禁风的形象,并且一度文人还快和儒生也划上了等号。而儒生,那差不多就是贬义的称呼。
这都是怎么造成的?这种情况一定要扭转,但要慢慢来。
东和苏刘义、张德说道:“二位将军,告诉那些文士,孔子当年可是教过驾战车和射箭的。作为圣人的弟子,他们不仅应该学习、而且也应当学好先贤的技能,否则,如何能称为圣人的弟子呢?”
当苏刘义和张德走出皇宫之后,这家伙是得意洋洋:“陛下就是圣明,谁说不应该习武?这可是圣人都在教的。哼哼,有些人连圣人的本领还没学全就在哪里瞎嘀咕。”
敢情这苏黑手以前也是被人奚落过的。
他对张德讲道:“回头去那帮没事干的家伙那里招人,把陛下的话讲给他们听。咱们当然要让文人来当这个督军,可他得先把圣人的本领学全了才行。”
说完,他在内心里还暗自腹诽:“老子这也算是对你们有交代了,愿不愿意,做不做得到,那就是你们的事情了。”
张德就更别说了,听了陛下的一番“歪理”,他忽然明白了:原来咱也算是圣人的弟子啊。他更来劲了,第二天就跑到那些跟随行朝的文人中去招人,也不管别人的鄙夷,大谈什么圣人的六艺。结果他还真的招到了不少人。
本来就没多少事做,又听说是将来还成为什么督军的,当然有人想试试。自然,他们当中也有些人原先就不乏一腔热血。
就是有些带职的文官也来了。现在行朝就这么大点地方,有多少职位能给你?很多人的职位其实就是虚衔,还不如看看别的地方能不能弄个新的晋身。
那张德带着新人进行的第一项训练就是跑步,而且他还大言不惭地告诉那些人,陛下当初小小年纪,每天早上都跑五圈,你们以后每天更应该跑十圈以上。
他的这个夸大还不算什么,他的手下更是直接将帝国君主跑步的距离给讲成了十圈、二十圈,唬得后来的人一愣一愣的。
反正国人就这秉性,一传十,十传百,最后肯定是传走了样。
在这帮“贼配军”的折腾下,那些人每天被练得像狗一样地趴在那里直喘气,叫苦连天。
想打退堂鼓?可以,但你以后就不要说咱不让文士来当督军了。
东当然不管这些,因为他还要施行一个新的举措,那就是改变帝国的币制。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富裕的朝代,也是铸钱最多的朝代,同时更是最先大规模发行“会子、交子”等纸币的朝代。但终其一朝,却始终缺钱。钱不够花不说了,还经常闹“钱荒”。
宋代的铜钱制作精美,分量很足。比如宋太宗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就曾下诏,规定:铜钱每贯必须“四斤半以上方得行用”,凡不合标准的,限一月内送官府,官府按铜价给你兑换。
宋代铸钱实行的是样钱制度,它是在翻砂铸钱技术出现之后,朝廷为统一铸币样式所采取的、使铸币规范化的一项重要措施。这项制度不仅提高了铸币的质量,有效地打击了民间私铸的钱币,而且也对后代钱币铸造中的样钱、母钱制的出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宋钱太精美了,它上面的文字书法非常好看。无论是当时的辽、金、西夏,还是高丽、日本,以及周边的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它冲击的是稀里哗啦。甚至宋钱随着海外贸易,还流到了阿拉伯、非洲地区。
宋人记载:“蕃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故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也非铜钱不售。”更有“倭好铜钱”,“海外东南诸蕃国无一不贪好。”
宋钱一登陆日本,立刻日本的钱币就垮了,市面上根本不认本国的货币。
用后世的话来说,宋代的铜钱就是当时的国际储备货币,它一个国家发行的货币,要满足整个东亚地区的要求,那如何能够?
当时的铸币技术根本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宋代整天闹钱荒,假币不绝,铁钱、纸币大行其道,除了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的需要外,也是有这些原因的。
东当然要考虑钱币问题,你总要给官员、军士发薪水吧?不当兵有四十亩地,当兵的只有二十亩,就没有别的了?这哪行。
但东不想弄什么纸币,因为当时的人们并不喜欢纸币,而且北元实行的就是纸币制度,他当然要和它对着干。百姓的想法实际上很简单,纸的东西那有金属实在呢。
为此他做了两件事,其中一件在他去厓山之前就已经开始了,那就是弄铸币机,其实也就是简陋版的冲压机。在他看来,以这个时代的技术,这完全是可能的。
中国古代不是没有齿轮,出土的文物中汉代就有那东西;海南又有河流,可以通过水车来传导相关动力;且金、银、铜的硬度都低于钢,而他现在有钢。只要做好了钢的模具,在他的想象中,通过水车的传动,把一个大的铁家伙举起来,然后让它落下去,“咣当”一下,至少一个钱就出来了,这多简单。宋代一个翻砂钱模做六十几个钱就要报废,那样太浪费不说,效率还极低。
他把他的想法告诉了黄之杰和几个工匠,并让陆秀夫和赵与珞多关心这件事,然后他就到厓山去了。
老赵“卖官鬻爵”有功,东已经让他担任户部尚书,更何况这还是在他的地盘上。
陆秀夫和赵与珞一听,精神大振,立刻又调集一些工匠人手并日夜督促。
其实这都是缺钱闹的,行朝的家当早已见底,官员的薪俸停N个月了。
东还在厓山时,实际上宋版的冲压机就已经弄出来了。陆秀夫和老赵一实验,得,这做出来的钱就是齐整、密实,还好看。
陆秀夫立刻拿出陛下事先拟好的诏书,给予有关的工匠封官,同时告诉他们再改进,改好了再升官一级。
只是等陛下回来,看了他们制作的样币后,却提出了一个他们意想不到的建议。
东不想弄什么纸币制度,因为他认为,那是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情况下才可以实行的东西,现在宋代的经济再发达,也还是处于商品经济的初级阶段,和后世比,差太多了。大英帝国都工业革命过了,不还是实行了一段时间的贵金属货币经济吗?而且纸币需要在印刷技术上有大的进步才行,要不然你无法杜绝假币,中国人的模仿、造假本事可是太大了。但他也认为,借鉴后世的做法,适当地改变一下宋代的货币制度还是有很大把握的。
宋钱是以“文”为最基本的单位,上面就是“贯”,中间也可以加一个“吊”。一贯是一千文,一吊是一百文。
而后世的货币去掉纸币,光以硬币来说是:分,角,元。
和后代相比,宋代的货币发行少了两个单位,“角”和“元”。
也就是说,后世货币实际上是用“一元、五角、一角、五分、一分”这五个硬币,代表了一百六十六个基本的货币单位,而宋钱却要用一百六十六文钱来行使同样的流通职能,这当然不方便。
明明可以用十个硬币来代表一贯,你却用一千个硬币来充数。挂在身上,那叫找累。另一个,你几十倍地增加了流通领域里实物货币的需要量。
而且这更是一种浪费。咱们宋代钱监里的工匠累了半天做出来的东西,才相当于一分钱,也太不把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当回事了吧?什么叫剥削,这就是赤裸裸的剥削。
东仿造后世也设计了五种硬币,一文、五文、十文,五十文和一百文,然后交给目瞪口呆的陆秀夫和赵与珞。
他不好意思地和他俩说道:“这个,这个,朝廷现在缺钱,咱们只能想别的办法,能用的一定要用足了,浪费可不好。再说,朕以为一贯钱也太重了吧,运送不方便不说,点数也不好点。”
那是,这要数钱,您一个一个点吧,那可真的是要数钱数到手抽筋的。
赵与珞强忍着心里面的晃荡,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这背面印什么呢?”
东想了想,说道:“这背面印什么以及怎么设计,就由你们定吧。嗯,一文钱和五文钱的材料可以差点,越往上材料要越好。一文钱要小,顶多是过去的一半,每上一级都要大一圈,中间的哪个方洞就不要了,省得做起来麻烦。关键要做得精致。”
奶奶地,兄弟咱搞个铜圆经济出来,好好玩一把。
陆秀夫和赵与珞立刻回去召集了众大臣商议。什么字由谁来写?怎么排版更漂亮?背后设计什么图案?由谁来画?等等。这种事情本来也就是宋代文人的强项。
总之,怎么精致怎么做。背后的图案无非就是花、鸟、兽之类的东西,但大臣们还是一致同意百文币的后面印上一条龙,以后它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就有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龙币”。
陆夫子和老赵还小小地拍了一下帝国陛下和太后的马屁,他们用帝国剩下的一部分金银,又印制了一些金币和银币。在征得陛下和太后同意之后,一面印上了“景炎至宝”四个字不说,另一面还分别印上了帝国君主和太后的头像。
和银币上帝国太后端庄秀丽的容貌相比,金币上某人咧着嘴“嘿嘿”的笑容,实在是不咋滴。但这个无耻穿越者丑陋的笑容,就此也就流传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