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风云南唐 > 第九十二章 大唐第一辩论赛二

第九十二章 大唐第一辩论赛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种情景为宋齐丘和所有剩下的大臣出了一个难题,大家互相望了望,也全部跪下了。

李璟也被此时此景所感染,眼角有些湿润,微仰了一下头阻止眼泪流下来,有些哽咽着说道:“众位爱卿如此忠心为国,朕定不负众望。”

有了这样的煽情场面作为铺垫,第三题的通过自然也就没有人再说什么,其他各项主题的进展相对也顺利了许多。

第四条“向全国征集最高产的农作物”和第五条“向天下征集高效的种植方式和农具”。因为事关农业基础,加上林枫昨日关于占城稻的辩论,再加上李璟不由分说的赞同和支持,这两条很快顺利通过了。

第六条是向天下征集一种可以纺织棉花的器械。议题一开始,立刻有人开始质疑,现场绝大多数人都还没见过棉花什么样子呢!这种农作物适不适合大唐土地环境不得而知,出此议题是不是没有必要,事实上也不可能?!

林枫微笑着说道:“衣食住行,衣居首位。无他,文明之体现,美观之需求。但现实生活中,生活中布帛产量少,且经常作为货币支付手段,导致生活中衣物价格居高不下。”

这是事实,在中国历史上,谷和帛因为是民生必需品,有较稳定的价值,历代都将其作为较重要的衡量价值尺度与钱财支付手段,一定意义就是货币。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均实行钱帛兼行制度,即大额交易用绢帛,日常小额支付用铜钱。在唐代,绢布是法定货币,包括锦、绫、罗、纱等各种丝织品和纻、赀、火麻布等,但主要是绢和缣。由于绢、布易损坏,流通中又常割截,到了宋代,因为铸币技术发达和交子的出现,才逐渐退出流通。

“林某在生活中观察发现了棉花这种原本作为观赏花类的作物,其生长要求光照足、水份足,正适宜我唐江淮平原、江汉平原以及大江下游沿江平原。这类农作物产量大、生产成本低,我们完全可以生产出低廉、结实、吸汗的棉制衣物,提高价格卖到他国去,将之发展成为我们大唐对外经济贸易的最重要部分。”林枫努力回想自己脑海里关于棉花的相关知识,继续忽悠。

9世纪时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他在中国看到棉花,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梁书?高昌传》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

在宋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首次出现在《宋书》中。依此推断,棉花的传入,最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等地种植,应该是在宋末元初时大量传入内地的。史书记载:“宋元之间始传其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目前中原地区所见最早的棉纺织品遗物,正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发现的一条棉线毯。元代初年,朝廷开始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棉)之首,设立木棉提举司,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据记载每年多达十万匹,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到了明初,朱元璋利用强制的方法,才将棉花种植推广至全国的。

至于林枫所说的三个地区,再加上南疆棉区、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正是我国后来的中国五大商品棉基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