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清的文教组织方面,有三大协会。第一便是大清的私塾联盟。私塾联盟乃是大清文坛中的第一大势力,有全国的私塾联合组成,其中儒学为主。二是孔子文学会,树立了五千年的圣人文化,此协会可谓是最大的,因为许多私塾都是以儒学为主的。第三是孟子文学会,孟子圣人也是千年来,文坛不可缺少的力量。这三大巨头的影响力,远在其他百家之上。
在古代,学堂主要是分为两种,一种是私塾,一种是义学。义学产生于北宋时期,始于名相范仲淹,是一种专为民间孤寒子弟所设立的学校。这类学校,有的是一些官员、地主出资在家乡所开办,也有以祠堂地租或私人捐款而设。义学之创立,由所在地官民义捐创立,或由官司创建,或单殊属个人私设;学生年龄为六岁至十一岁,学习读书写字,为地方的基础教育。
私塾是私学的一种,清代地方儒学有名无实,青少年真正读书受教育的场所,除义学外,一般都在古代私塾教学地方或私人所办的学塾里。因此清代学塾发达,遍布城乡。以经费来源区分,一为富贵之家聘师在家教读子弟,称坐馆或家塾;二为地方(村)、宗族捐助钱财、学田,聘师设塾以教贫寒子弟,称村塾、族塾(宗塾);三为塾师私人设馆收费教授生徒的,称门馆、教馆、学馆、书屋或私塾。塾师多为落第秀才或老童生,学生入学年龄不限。自五六岁至二十岁左右的都有,其中以十二三岁以下的居多。学生少则一二人,多则可达三四十人。
义学、教馆和家塾,一般来说,主要是从事小学教育。又称蒙学教育,故这类学校的老师又称蒙师。从学者都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私塾联盟是全国的私塾联合会,是目前最大的一个文教组织协会。
私塾联盟协会的会长为方子戈,是著名私塾方同书院的院长。方同书院建于明朝初年,被开国皇帝朱元璋成为“大明第一书院”。为明清两国官场,输送了不少的人才。方同书院乃是元朝末年富商方涂创建。其因为多次资助朱元璋的兵马,使得朱元璋没有了钱断粮少的后顾之忧。
在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方家成立书院,成为了大明朝最大的私塾。而后,清朝初期,顺治帝入关,为了巩固大清的地位,继续重用方同书院。而方同书院仍然是天下读书人的敬仰地,好像在这里上学。才是人生的精彩点。
方子戈翰林院大学士之一,方同书院院士。在平时与朱兜兜基本上没有交集,就算是上朝也是最多点头。起初朱兜兜上书要求建立新式学校,他并没有出言反对,而是成为中间派静观其变。只是让孔孟之后与其争斗,后来实验学校的成功,让其后悔莫及。现在实验学校的风头正劲,方同书院中学生们都议论纷纷的。这对书院影响很大。
上次京城百姓上书,要求多处盖建新式的学校。这件事在京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本来康熙爷打算下旨照准,可是孔孟的后人岂能让其如意,在八爷党人的推波助澜下,使得康熙爷有点犹豫。在康熙爷犹豫要不要推行新式学校时,方同书院联合众私塾上书,要求皇上暂时延缓多加思虑。
在朝中大臣以及各文教组织联名胁迫之下。为了朝廷安定,康熙爷只好暂妥协。在与众党派争斗中,这是朱兜兜第一次斗败,被重臣联合的打压。虽然朝中任然有不少的大臣支持,可是天下所有的私塾学堂。却是联合起来与其争斗。加上孔孟之道影响广大,虽然形式学校已经在京城流传开,压力方面还是有的。这些压力只要就是来自上层文坛社会,好在道学、阴阳学、朱理学等,其他协会并没有跟着起哄。